close


我要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註:幹不要再謠傳我要自己導演殺手歐陽盆栽了,若我想過這種可能性一秒我的雞雞明天就自行溶解成一灘睪丸水。我要導演的是那些年!)

我寫了五十六本書,為什麼長片初體驗是改編這一部小說,而不是其他?

表面上最大的原因是我的小說種類怪異的很多,動作場景的也很多,戰鬥的畫面也很多,幹這些我都不曉得怎麼處理啦!不會拍啦!

認真說起來的原因是,我擁有一個非常強悍、非常感人的「那些年」電影版本結局,這個電影版本的故事是我對青春的最佳詮釋,我相信我可以做到。也能做得非常漂亮。

當然,個人的情感因素也很重要……有愛,才有戰鬥力啊!





要拍這本小說,第一個面臨到的問題是「市場」。

我得非常認真地說,在台灣,要拍出一部「有票房市場的商業電影」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絕對是挑戰,所以不要用「啊?原來是商業片喔!」如此嗤之以鼻的語氣看待。


怎麼說呢?

一個問題先:一部拍攝成本五千萬的國片,票房要賣到多少錢才能回收?

你花錢買票看電影,「至少」會有一半的票錢屬於電影院的,剩下的一半或四成才是電影公司與其合夥股東去分。

所以五千萬實際拍攝費用,再加上至少一千萬的行銷費用,算六千萬。票房得至少賣到一億兩千萬才能回收。如果是用三千萬的實質成本,就得至少賣到六千萬才能勉強回本。以此類推,不難記算。

不過讓我們翻開過去一年來「純種國片」的票房歷史記錄:




不能沒有你,台北票房493萬,全台算1000萬好了。




聽說,台北票房1456萬,全台算3000萬好了。(以成本來說大賺)




愛到底,台北票房462萬,全台算900萬好了。




絕命派對,台北票房317萬,全台算650萬好了。




艋舺,台北票房1億1630萬,全台算2億2000萬好了。(超級大賺)




混混天團,台北票房88萬,全台算200萬好了。





獵艷,台北票房123萬,全台算250萬好了。





一頁台北,台北票房1303萬,全台算2600萬好了。(應該蠻賺的)





靠岸,台北票房67萬,全台算100萬好了。(成本號稱1億2000萬)




以上還是我用印象下去搜尋的,肯定還有十部以上我完全沒印象無從查起。

平心而論,純種國片的票房要破一千萬實在不容易。


所以拍國片要怎麼獲利?

(不想獲利只想拍出來自爽的……幹不好意思請暫時別跟我說話)

最能確保拍國片賺錢的「暗黑賺錢法」我就不在網誌上提了,反正我不可能用(或者說我沒資格用),也不想因此得罪人。倒是我在實踐大學的課堂上詳細地說了一遍給學生聽科科。






另一種確保拍國片獲利的方法,就是降低成本。

如果我們預估票房只有一千萬的話,就只能花四百萬去拍。不然會賠錢。

樂觀一點估計票房可以兩千萬的話,就能花八百萬去拍。不然會賠錢。

若估計票房有五千萬的話,就能試試看用兩千萬下去拍。多花就賠錢。

以上還是對電影公司的態度樂觀的估計法,基本上用越少的錢去拍,就越不會賠錢,所以要是估計票房可以達到五千萬,但這部電影若能用一千萬拍好,電影公司就不會花兩千萬去製作。

當你無法說服投資方你的電影可以票房破億,資金就無法籌足五千萬。

但感覺到了嗎?

以上的邏輯全都是「怎麼拍電影可以不賠錢」的成本控制法,而不是站在「怎麼拍才能讓電影好看,好看到可以突破票房困局」。

所以有很多的國片一開始是在設定「票房應該不會超過多少多少」的冷靜評估下,先濃縮拍攝成本以免慘賠,然後在少量的成本下試圖執行出最好的成果……

簡單來說,用五洲製藥的語言翻譯如下:「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用慈濟大愛的語言翻譯:「先~求~有~再~求~好~」

在商言商,這是對的。

以流行的正面思考,在極度受限的資金環境中拍出好作品,真是一場好戰鬥!

所以我很喜歡「聽說」跟「一頁台北」,精密又確實,小而美,執行得真好。

(一頁台北真好看,選角選得天衣無縫啊!)








但,裡面我最喜歡「艋舺」。

因為它展現了海角七號後最雄壯的企圖心。

一種萬一沒有成功,大家就一起把腎臟抵押給地下銀行的雄壯企圖心!

(在這裡我要向魏德聖導演致敬,幹你燒這麼多個億下去拍賽德克巴萊,你真的很屌,我五體投地幫你祈禱票房會超級大成功,一鼓作氣把那幾個億乘以兩倍拿回來!)




MyOOPS開放式課程,Randy Pausch時間管理演講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九把刀 的頭像
    九把刀

    再度參見,九把刀

    九把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