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是什麼鬼

我很討厭聽到別人說一些…..什麼文學類屬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寫得好、寫得開心就好之類的話。那很好啊,既然名稱跟形式都不重要,那你把要出書的作品丟過來,我幫你隨便取個書名,封面也由我來塗鴉,課以嗎!課以嗎!

解剖網路小說的「定義」沒什麼了不起,主要是幫助討論,與轟炸一些狗屁倒灶的謬論。所謂的定義,基本就是要區分誰是、跟誰不是;而好的定義,具有顯而易見的鑑別標準,並能藉排他的過程凸顯出主體的特別之處。

首先來論不是網路小說的部份:

(1)不是「在網路空間發表的小說」就是網路小說。作品在完成後、甚至出版後才於網路上張貼發表,當然不能算是網路小說,因為其寫作過程並未與網路發生關係。所以把紅樓夢貼到網路上,當然不能算是網路小說!

(2)不是「故事內容需與網路生活相關」的線上書寫才能稱之為網路小說。網路小說在類型學上與大部分輕文學實體書的分類是相當一致的,有歷史、言情、武俠、奇幻、恐怖、推理、架空、心情記事、狗屎塗牆等,只是網路小說向「校園愛情」看齊的比例遠高出實體書小說。以類型學來定義可說是完全的錯誤。

(3)網路小說並非指「多媒體文學」,儘管兩者之間可能相互重疊。多媒體文學可以藉由聲光影像去豐富使用者的感官,但多媒體文學可能是錄製在光碟上或固定的程式運作上,並非靠網路去支撐它的特性。所謂用多重支線的安排去製造所謂的「互動」,然這些互動是使用者與機器邏輯之間的一種經過程式設計、有限度的互動,而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尤其是「人與陌生人」。

網路小說的定義,當然得表現出網路的時間、空間的相對特性:

(1)從網路的空間特性來看,作者不只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寫作,也是在虛擬的人際網絡關係中寫作。
(2)從網路的時間特性來看,故事的發表鮮少是一次貼完的,而是以小章節斷裂、慢慢延續的;因此故事所得到的讀者回應是即時的、同樣斷裂的,而讀者的回應往往非常大量而迅速,程度上也影響了其他讀者的閱讀觀感與經驗(集體閱讀)。

第二個定義尤為有趣。在平面市場上我們所接觸到的都是已完結的成書,至多是分冊但未結束的故事(如哈利波特),然而以「第幾本」而非「第幾回」作為閱讀時間的斷裂,效果不大,而報紙或雜誌上的長文連載,也多半是全稿已經完成,更稱不上是真正的連載。網路小說發表的過程充滿了斷裂,所以閱讀的經驗也是斷裂的,在時間的斷裂縫細中不只充滿了讀者對故事劇情的意見與討論,也充滿了作者自我宣傳手法的影子,以及故事之外哈拉的生活話題。這種斷裂式的寫作與閱讀跟日本漫畫於JUMP週刊連載的文化頗有相似之處。

既然在小說創作的體裁與語言敘述上跟實體書小說沒有真正差異(品質良莠不齊不能計入特色,因為實體書市場照樣鳥書滿倉庫),所以網路小說的真正特性並非表現在「網路小說的最終狀態」,而是「網路小說在進行的過程中,如何受到與讀者的互動影響文本的創造與發表」。近一步說,雖然作者並不一定會在與讀者的互動過程中去調整文本的任何書寫與發表節奏,但「作品必須是處於可能受影響的狀態」,如此才能體現網路小說的真正精神。

統合以上的面向的特性來看,我想若將網路小說定義成『作者在公開的網路空間中定期、或不定期發表未完成的小說』,將會非常適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把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