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緣際會,竟碰巧看到了<台灣黑狗兄>在信義威秀放的最後一個場次的電影,
挺有意義的一部紀錄片,片長跟節奏也很恰當,內容充滿了台灣戰鬥精神的時代縮影。
影片內容講述在全球化國際競爭下不斷萎縮的台灣襪子代工業,
其中一間位於彰化社頭的小工廠在存亡之際,老闆如何面臨轉型的挑戰。
這個紀錄片是商業周刊支持拍攝的作品,讓這部片的幕後精神格外有一種特殊的使命感吧。
有意思的是,這部紀錄片在此時上映之際也面臨了全球化的挑戰,
鋼鐵人攻佔了超過八成的電影院放映場次,大幅壓縮的其他的片子的場次,
導致紀錄片的處境,正好跟一間小小襪子代工廠所面對的強大國際競爭有些相似,
只上映了兩個禮拜就離開了信義威秀的放映廳。
------不過處境相似,卻也很不相似。
我覺得,一個只喜歡看鋼鐵人這種爽片類型電影的人,
並不會因為鋼鐵人沒上映,就跑來看台灣黑狗兄,(我自己也是先衝去看了鋼鐵人啊!)
而本來就喜歡看紀錄片的人(文青+社會議題人士+藝術電影愛好者),
就算鋼鐵人加蜘蛛人加蝙蝠俠加超人加玩命關頭一起上,
他們還是會去看台灣黑狗兄,吧。
所以其實不存在鋼鐵人威壓台灣黑狗兄(或其他非商業電影)的假議題。
在信義威秀,台灣黑狗兄的場次一天只有兩場,
而我看的這最後一場在信義威秀放映的台灣黑狗兄,全場只有六個人,
如果是場場爆滿,我覺得信義威秀應該會主動留下台灣黑狗兄,或加開場次都不是問題,
若每一場都只有寥寥幾人,當然就是結束放映,很正常。
同理,
如果場場爆滿,而戲院卻硬要留場次給鋼鐵人,這才可以說鋼鐵人霸凌了其他電影無誤。
(------這樣的霸凌,歷史上我只知道一部在馬來西亞上映的電影遭到這樣悲慘的待遇哈哈哈哈,
二十個場次場場大爆滿,結果一個場次的加開都沒有,還如期下片。真是南無阿彌陀佛。)
在好萊塢商業電影席捲全世界的影廳下,
我倒是更樂觀地看待台灣黑狗兄這部紀錄片的旅行,
這部片在信義威秀放映的時間,甚至要長於在主場彰化的戲院(黑狗兄的故事在彰化社頭),
這當然也是可以預料的,
在越不是大城市的戲院裡,越是不可能放映非商業主流的電影,商業超級大片霸佔影廳是常態,
坦白說這並不是戲院的選擇,而是觀眾的選擇。(承認吧!)
在越是大城市的戲院裡,則反而越可以兼容並蓄各式各樣的非主流電影,
而在台北想像中"最商業"的信義威秀影城,永遠都有一些場次留給不同的聲音。我覺得很好。
(當然了,真善美、長春國賓等戲院留給非主流電影更多機會,但我現在說的是"最商業"的影城)
或許可以這麼說,
一個極度商業化的繁華城市,整天追逐利益的人們漸漸懂得反思其發展背後的匱乏,
就會知道有些態度值得尊敬,值得保留,值得被看見,
於是知道有些時候,有些人,開始理解有態度比有錢還帥(謎?)。
回看台灣黑狗兄,
台灣以低廉的人力與成本控制,在八零年代蓬勃發展起來的成衣代工業,
當其他國家能夠以更低廉的人力與更精打細算的成本控制搶單後,
以此為相同基礎的中小企業當然應聲而倒,
但全球化的危機帶來的不只是毀滅,也是一種毀滅重生、積極轉型的超能量。
厲害的事永遠都不是簡單的,
台灣黑狗兄就是試圖在產業夕陽下展現其堅韌不倒的精神,
如果從來沒有這種國際競爭的危機,
台灣黑狗兄永遠都只是一間安逸的小小家庭工廠,不會誕生屬於自己的品牌。
其韌性,我很尊敬。
台灣黑狗兄將繼續在長春國賓戲院放映,
這是一部有戰鬥精神的電影,很溫暖,
大家看完鋼鐵人不知道要看什麼的話,很推薦去看看,很不錯。
在未來,我們的非商業電影<十二夜>也會面對這樣的場次命運,我知道。
我很天真,但不代表我笨。
所以單純把態度做好,很重要,
或許也是<十二夜>唯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