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少四壯46,創作團體單飛
這不是一篇影評,只是我看完電影後的冥想。
八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夢幻女郎」Dreamgirls,由傑米福克斯、碧昂絲、艾迪墨菲主演。故事敘述在美國底特律一組默默無聞的女聲三重唱,在一場表演中被一個汽車銷售員寇提斯發掘,推薦擔任當紅黑人歌星霹靂厄利的合音天使。
全新的音樂時代來臨,寇提斯決定讓三位合音天使脫離霹靂厄利單飛,重組一個叫「夢幻女郎」的女子歌唱團體。但寇提斯有個條件------必須由最漂亮的蒂娜擔綱主唱,而歌唱技巧無懈可擊的艾菲則繼續擔任合音之一。為了把握成名的機會,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答應了,但隨著大眾對蒂娜天使臉孔的喜愛,夢幻女郎廣受歡迎的程度甚至凌駕披頭四,而團體名稱也悄悄變成「蒂娜與她的夢幻女郎」。
可以想見,艾菲在情緒問題下用歌聲展開抗議,最後遭排擠,被踢出了團體。
後面當然還有劇情,不過我只說宣傳單上就看得到的部份。
剛看完夢幻女郎,開車送小內回宿舍時頗有感觸。
我想起去年三月到大陸宣傳「樓下的房客」時,在北京曾有記者問我:「請問你是九把刀團體裡,最擅長驚悚題材的一員麼?」
我嚇了一跳,說:「九把刀團體是什麼鬼?」
記者訝然:「九把刀不是由九個人一起組成的寫作團隊麼?你們不是一個人負責一種題材麼?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種小說出版?」
聽到這三連問,我怪笑:「哪是!九把刀只是我的綽號兼筆名啦!」
「合寫形式的創作團體」對我、對很多作家來說,應該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名詞。
我可以想像一群作家採用同一個題目,接著分頭創作、彼此競技賞玩的樂趣,但絕對無法想像有一篇文章、一個故事,是由很多人混在裡頭合體寫好的。偶而玩玩接龍調興一下也就是了,但總的來說,一篇小說,理所當然要由同一個人獨立完成的,才有理所當然的驕傲吧?
但,假使由許多高手通力合作,篤定能完成一部更棒的作品,而我卻很抗拒團體合作,是不是可以說,我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創作出好作品,而是------為了追尋更結實的自我獨特性?
「小內,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小說創作團體的一員,而隊長是一個超帥的作家......假設叫金城武好了(金城武對不起,名字借用一下)。團體名稱很機車,就叫,除了金城武以外都是縮小的字體,成員每天都要寫稿子讓金城武潤飾,然後掛他的名字主打,我也不例外。」
「那你們受歡迎嗎?」
「市場反應非常好,雖然我不是隊長但也分到很多版稅,日子過得很好。」
「然後呢?」
「但熟知內情的人都知道我其實才是真正厲害的作家,而金城武只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少女市場,被出版社捧出來的一個頭頭。」我想了想:「如果我很滿足分到很多版稅的生活,妳會鼓勵我單飛嗎?」
「不會。如果你很快樂,我不會說什麼。」
「那妳會替我抱不平嗎?」
「會,因為其實都是你厲害。」
「假設不只是我厲害而已。我在想,如果那個創作團體裡也包括侯文詠、駱以軍跟張大春,我每天看到這些很厲害的人都很安分替金城武寫各式各樣很酷的文章,然後很滿足領很肥的版稅......說不定我會覺得,那我憑什麼與眾不同?」
「以你的個性一定會很不開心的。」
「沒錯。」我嘆氣:「但如果我脫離很賺錢的團體,自己一個人從頭開始當九把刀,版稅還是從很瘦的兩千本算起,妳會贊成嗎?」
「我會贊成啊,因為你想要快樂。」
「可是我在創作團裡寫小說也是寫小說,用自己的名字寫小說也是寫小說,那我為什麼硬要單飛出來寫?如果我只是喜歡寫小說,又何必在意掛誰的名字,在意外面給的虛榮呢?」
「你講的很誇張。反正,那樣才是你自己啊。」小內說。
幸好,那只是一場假想的惡夢。我不必醒來就能掙脫。
我想,人很難藉由複雜的事物去組合一個完整,因為那個「完整」一開始就是碎裂的,慢慢比對、拼湊、硬黏上去的,終究掩飾不了那斑駁的接痕。
不管是熱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是附帶著追尋讓才能被認同的感覺,事物很難有純粹,自我也是。但不純粹也可以很完整,人還是不要加入太多的佐料到自己深深喜歡的食物上。
也許聞起來很豐富,但也品嚐不到那股本質上的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