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48,四架飛機------阿拉伯的逆襲!

看電影長知識不稀奇,看電影想事情更值回票價。

熱血暴力的「三百壯士,斯巴達的逆襲」,故事改編自西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入侵希臘,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率領三百精兵,在溫泉關的隘口抵擋波斯帝國的百萬大軍長達三天,狂宰兩萬波斯武士,最終壯烈戰死的史實。

影片很好看,毫不扭捏迴避的暴力戰鬥,飆血的頭顱在空中飛來晃去,琳琅滿目的斷肢殘骸塞爆了螢幕,完全命中我的喜好。我最喜歡的對白場景是,當波斯使者拎著整串拒降者的死人頭,要求斯巴達國王獻上清水與泥土,簡單象徵順服波斯王以換取和平時,被斯巴達國王斷然拒絕,使者在死前愕然說:「天啊......這實在是太瘋狂了!」而斯巴達國王像是鼠蹊部被踢了一腳的表情大吼:「這就是斯巴達!」

注意,是斯巴達,不是撒隆巴斯。撒隆巴斯很涼,而斯巴達很熱血。

不過斯巴達國王口口聲聲要捍衛的自由民主,聲嘶力竭的模樣固然豪邁,但可笑的是,希臘城邦所謂的自由民主是高階級者獨享,建立在極度剝削奴隸的制度上,這種爛鳥民主說要捍衛,不過是捍衛既得利益者的傲慢笑容。

話說,波斯一詞在1935年後才改稱伊朗,自古波斯帝國涵蓋了大部分阿拉伯地區,有了這樣歷史地理性的認識,再去看這部熱血電影,難免會覺得在意識形態上出了點毛病。

電影裡的波斯大軍,裡頭多的是畸形人力士、面目可憎的屠夫、面容被毀的鐵面戰士群、騎著魔獸化大象與恐龍化犀牛的東方蠻族,總之沒一個看起來正常......很顯然,阿拉伯的軍隊形象完全被汙名化。

反觀以理性自居的西方文明搖籃希臘,軍隊裡每個人都是帥氣的兄貴,六塊腹肌稜角分明,眉宇間在捍衛家園的理念下散發出不可輕辱的霸氣,真的是「為了光榮而戰鬥」。

這一對比,西方世界與東方世界,正是現在美國強權對阿拉伯世界的寫照。不,應該說是,這正是現在的美國強權,試圖讓世人對阿拉伯世界產生刻板化「非文明」的成果之一。

諷刺的是,電影所呈現的不公義,倒翻過來看,才是當今世界的現在進行式。

長期,美國以極不對稱的浩蕩大軍,將自己的貪婪傾瀉在阿拉伯世界,向信奉可蘭經的國度強迫推銷他們驕傲的民主自由,順手笑納幾億桶石油回去。

再者,於電影裡,波斯大軍在發動短兵相接的攻勢前,先狂射了幾乎遮蔽天空的羽箭,令斯巴達的三百戰士舉起盾牌蹲在地上防禦,揶揄道:「這正是敵人怯懦的證明。」......但這種先遠遠射得你抬不起頭、再開進大軍的招式,跟美國人先用戰斧飛彈與精靈飛彈無差別毀掉半座巴格達城的做法,如出一轍。

以寡擊眾的戰役最讓人印象深刻,也最有悲壯豪情的渲染力,比數越懸殊越有魅力,數字成了一場紀念遊戲。中國的近代歷史上就有太原五百完人,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斯巴達以三百壯士螳臂擋車波斯百萬大軍,真的很酷。

但在當今世界裡,扮演弱小一方的卻是阿拉伯世界的游擊兵,而基督教文明則老是操作著魔獸般的航空母艦,用民主兩字挑釁著對方的生活方式。阿拉伯世界的死力抵抗衍生出種種讓世人唾棄的暴行,例如蓋達組織沒品地綁架四架民航飛機,一架衝撞失敗(後來拍成電影United 93)、一架撞上五角大廈、兩架衝掉雙子星商業大樓,震驚全世界,從此大家要上飛機就生出一堆麻煩事。

我說,那些激進武裝份子跳過難以對抗的美國軍隊,去襲擊平民老百姓固然令人難以苟同(或許在他們的眼中,以強大經濟力量支撐美國軍隊的、西裝革履的西方中產階級,都是侵略回教世界的共犯結構),但在電影三百壯士的敘事邏輯裡,這也是那些基本教義派份子困獸之鬥般的,以寡敵眾的悲慘逆襲......

而這樣的逆襲,在現在的報紙裡有個專有名詞,我們叫它「恐怖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九把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